合同常见风险 |
分类:从业心得 时间:(2015-07-23 11:44) 点击:660 |
根据已有的执业经验与司法判例,当前,企业在合同领域内常见的法律风险可分为签约过程中和履约过程中两个方面。而从风险预防的角度而言,也是通过把握常见情形,来降低企业的合同风险。
一、签约过程中的法律风险 1、合同相对方主体资格(包括授权代理人资格)关注较少,鲜做核查,较少要求相对方提供营业执照复印件或身份证复印件; 2、合同款项收付的比例、时间节点等约定不明确; 3、合同违约情形、违约责任的约定不明确,或不具备可操作性; 4、合同各方权利义务(即权利享有与义务承担的方式、情形等因素)约定不明确,或者表述有歧义; 5、合同管辖条款未做约定,或者约定无效(如诉讼与仲裁条款并存,或者仲裁机构名称错误,或者违反管辖法规); 6、与合同相对方对接主体之联系方式未做固定; 7、与固有长期合作伙伴有较多情谊因素,较难接受“先小人后君子”的合同行为。
二、履约过程中的法律风险 1、忽视合同履行中的细节,缺失如交付、验收、运输等过程中的凭证; 2、缺乏合同条款变更后应当及时固定的证据意识; 3、过分依赖方便、高效的互联网联系手段(如QQ等),但并未意识互联网背景下形成的证据将给公司带来高额的证据固定成本; 4、诉讼时效概念有待提高,较少主动且及时采用公司函等方式来中断诉讼时效; 5、合同履行过程的跟踪制度不完善; 6、签约及履约风控意识有待提高; 7、合同文档制度和履行跟踪制度有待完善。
以上系合同领域内最为容易出现的风险,建议加强并完善公司的事前风险防控机制,以逐步降低事后应对的频率。通常情形下,我们在起草或修改合同时应根据《合同法》第12条之规定,应逐项核实合同主要条款的内容是否完备。
企业,尤以中小企业,因处于发展阶段,容易忽视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及有关文档制度的重要性。但作为决策层,应当在追求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一并完善内部治理机制,这不仅在现在可以规范企业,起到降低风险的作用;在未来,对企业进行投融资,登录新三板、主板、创业板等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也会显示出尤以重要的作用。
该文章已同步到:
|